作者: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季伊昕
进入5月后,台湾本地疫情突然延烧。岛内医疗体系面临极大压力,各行各业停摆造成巨大经济损失,染疫风险居高不下、各类物资紧张、生活秩序被完全打乱,普通民众的焦虑感甚至恐惧感不断上升。当前能安定社会人心、舒缓险峻疫情、扶振长远经济发展的关键,就是疫苗。库存现货充沛且效能可信的疫苗,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珍贵资源。
岛内民众焦心,对岸大陆民众也随之揪心。尽管两岸民众在网络上时有充满偏见与不信任的言语冲撞,但恨是模糊的,爱却是具体的。经历过去年年初武汉疫情冲击,大陆民众对世界各地疫情暴发后的惨状感同身受,更遑论悲剧发生在与大陆血脉相连的台湾同胞身上。大陆急台湾民众之急,心怀大爱,能给出最具情意与诚意的帮助,便是珍贵的疫苗。我们尤其牵挂疫情中的这些人群,希望他们能尽早注射疫苗,得到保护,早日回归平安温馨的日常生活。
我们牵挂台湾的长者。高龄长者在新冠疫情中的处境最为危险,养老机构又是其中最脆弱的一环。此次疫情集中暴发的台北与新北有110万名65岁以上长者。高龄长者慢性病多,染疫后病识感差,被认为新冠疫情中死亡率偏高的主要因素。台湾疫情暴发以来仅10天便有47人往生,其中绝大部分为年长者,而台北信义区一家养老院已经暴发群聚感染事件。美国、法国等西方国家在第一、二波疫情暴发时,超过半数死亡病例来自养老机构。华人社会深信“家有一老,如有一宝”,大陆百姓对武汉火神山治愈80岁高龄长者的新闻仍记忆犹新,台湾幸福家庭的画面中阿公阿嬷身影不可或缺,不可想象长者的逝去会让家人多么痛心。拼尽全力救治,不放弃每一个生命的决定是最好的凝聚剂。希望岛内执政者能更珍惜爱护高龄长者,长者接种疫苗刻不容缓。
我们牵挂台湾的医务工作者与他们的家人。新冠疫情使医护人员承受超重负荷,体能与心理压力都向极限逼近。世界各地牺牲自己在医院全力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,不仅要承受邻居“不要把病毒带进小区”的自私偏见,还要承受可能传染给家人的担忧。同样的剧情在世界各地上演,台湾亦不例外。我们希望已经为民众牺牲个人的医护工作者,无论是双北,还是疫苗施打仍未普及的南部医务工作者,能够尽早接种到保护效力高、反应小的疫苗;也希望他们的家人能够尽早接种,为他们守护好家庭,放心在前线抗疫。家人也能少一分担心,多一分骄傲。
我们牵挂台湾的民间志愿者。危难时期总能涌现凡人英雄。武汉疫情时期有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,有连夜驱车为武汉送免费蔬菜的普通民众,有免费为孤寡老人采购药品的外卖员,他们与台湾疫情期间涌现的民间救护车与防疫计程车司机、回应征召的专业与退休医护工作者等,都是令中国感动的凡人抗疫英雄。鉴于当前台湾已进入社区感染阶段,且确诊者也处居家隔离状态。在为民众提供志愿服务时,若未能及时注射疫苗,仅靠单薄的防护措施,民间志愿者们很有可能被暴露于病毒之下,稍有不慎,感染风险高。我们希望英雄的善举能有善报,最起码能增强一层保护罩,一件隐形的披风,让他们更好地完成民间超人的壮举。
我们牵挂偏远乡间与离岛的人民。岛内医疗资源集中于北部县市,广大南部地区与离岛医疗资源并不充裕,尤其是在疫情暴发的当下,无论是病床、辅助呼吸医疗器材还是疫苗,都是箭在弦上的难题。以金门为例,全岛常住人口14万,仅有4个负压隔离病房,无法想象若疫情在离岛暴发将会是怎样的惨状。因而我们格外能理解金门与南投县长的怒火,理解南部与东部县市执政者四处奔走的焦虑。尽管“父母官”一词已经很少被提及,但疫情暴发后,抛开意识形态偏见,忧心最基层百姓安康,为其生计操心的地方执政者将被百姓铭记。希望疫情尚未传播至台湾偏远乡间与离岛之前,那儿的人民能及时注射到疫苗,以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困境。
对来自大陆疫苗的敌意,无法阻截疫情传播,不能消灭新冠病毒。“勿忘世上苦人多”,将民众的福祉放于执政目标首位,“谦卑再谦卑”地聆听民众愤怒与痛苦的声音,是当前台湾执政者最容易做到的事了。(完)
(季伊昕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