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:构建“海峡都市经济圈”深化两岸融合发展

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,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建议构建“海峡都市经济圈”深化两岸融合发展。

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:构建“海峡都市经济圈”深化两岸融合发展

来源: 中国日报网
2021-03-04 15:00 
分享
分享到
分享到微信

中国日报福州3月4日电(记者 胡美东)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于3月4日在北京召开,全国政协委员吴志明建议构建“海峡都市经济圈”深化两岸融合发展。

吴志明指出,近年来,因受珠三角、长三角虹吸效应影响,福建在人才吸引及产业发展等方面相对处于弱势,且各地市间发展不均衡,亟待“抱团”发展。

为此,他建议由中央层面出台政策,支持福建重点构建“闽中(福州)都市圈”及“闽南(厦门)都市圈”,通过上述两个城市圈,利用与台湾产业互补、市场共通、经济融合等特点,共同打造海峡都市经济圈,推动产业链延伸和互补,积极服务并深入融入新发展格局,破解海峡两岸深度对接与融合发展之难题,为祖国和平统一大业作出新贡献。

构建“闽中(福州)都市圈”

由福州、莆田和平潭综合实验区全域及宁德、南平部分县区组成,福州是龙头,目前高铁动车已经全程贯通,已形成一小时城市圈,整合后面积超过3.5万平方公里,人口总数近1400万,经济总量超过15000亿元,城市可利用空间将成倍增长,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承载能力大大提升。福州都市圈将凸显北有三都澳深水港、南有湄州湾港、东有平潭金井港区,中有江阴、松下、罗源等众多港口的海湾港口城市群优势。

建议赋予平潭综合实验区、福州自由贸易区等优惠政策扩展至整个闽中(福州)都市圈。建议中央层面支持福州创建国家中心城市,赋予平潭离岛免税政策,实现福建省会能级新提升。

构建“闽南(厦门)都市圈”

促进厦门、漳州、泉州同城化建设。通过轨道交通及桥梁隧道等进行空间链接,实现一小时城市圈;加快土地、产业、招商、社保、环保、金融、医疗及对台政策的对接,实现基础设施、公共服务、环境治理、产业融合等方面的协同发展,以期达到城市有效使用空间的成倍增长,快速提升厦门都市圈的人口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发展承载力;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协同发展,有利于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和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;促进台湾产业转移和对人才的吸引力。

建议中央将厦门自由贸易区的优惠政策扩展至整个闽南(厦门)都市圈,对标深圳,努力再造一个深圳。目前厦门、漳州、泉州三个城市整合GDP超过21000亿元,深圳市GDP总量为27670亿元,只要充分发挥闽台比较优势和海外闽籍华侨华人资源优势,厦门都市圈的区位优势、人文优势将日益明显,新时期在台湾一水之隔的西岸再建一个深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。

与台湾产业互补、市场互通、经济融合,共同打造海峡都市经济圈

福建经济总量已经超过台湾,但人均GDP只有台湾的60%左右。台湾在半导体、电子制造业、精密机械、显示技术、精细农业、现代服务业等方面优势明显,闽台互补性较强,两岸融合发展是必然趋势。目前京台高速北京至平潭段已正式通车,上海至平潭只需5小时左右,而平潭至台北的客滚轮仅需2.5小时,客观上台湾、平潭、华东地区已形成一日生活圈,未来京台高海峡遂道将跨海连接台湾,福州、平潭与台北亦进入一小时城市圈,从长远看两岸融合是必然趋势。

吴志明建议,创新统一“闽中(福州)都市圈”的对台政策,全力推进“闽中(福州)都市圈”与台湾地区深度融合发展,重点吸纳台湾半导体、电子、机械、旅游、医疗、文创、服务业、现代农业等领域落地;吸引台湾中高端人才参与“闽中(福州)都市圈”发展建设;吸引台胞(包括大陆新娘家庭家族)到“闽中(福州)都市圈”特别是平潭生活工作,鼓励投资创业和定居养老,实现安居乐业,力争实现台胞在平潭居住人口超过属地的四分之一,真正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生活的家园。

【责任编辑:黄河流】
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:凡注明来源为“中国日报网:XXX(署名)”,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,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、使用,违者必究。如需使用,请与010-84883777联系;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XXX(非中国日报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其他媒体如需转载,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,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。
版权保护:本网登载的内容(包括文字、图片、多媒体资讯等)版权属中国日报网(中报国际文化传媒(北京)有限公司)独家所有使用。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,禁止转载使用。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:rx@chinadaily.com.cn